• 【党建时空】赵雪旺:瑶胞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 发布时间:2020-11-13 06:42 | 作者: | 来源:永州信息港 | 浏览次数:
  •   讯(记者 彭丽霞)他是南岭高山飞出的“金凤凰”,他是不忘初心、心系百姓的“好支书”,他是回乡创业带领瑶胞脱贫致富的“领头雁”,他就是永州蓝山县江源村党支部书记赵雪旺。

      真情永系父老乡亲

      赵雪旺出生于荆竹瑶族乡一个普通农家,在兄妹五人中排行老大。目睹父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辛和困苦,年幼的赵雪旺立志要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家乡落后面貌。

      2006年,响应党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赵雪旺只身一人去云南寻找新的出路。他以瑶山人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投入创业之中,在滇南民族团结的鉴证物、滇南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所在地普洱市,先后与人合伙种植桉树和橡胶树,兴办松香厂、鱼片加工厂等企业,创建企业发展基地,年收入达100多万元。在不断扩大朋友圈和业务赢得市场的过程中,赵雪旺耳濡目染普洱哈尼族、彝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的历程,感触深刻、倍受鼓舞。“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回到家乡,带领荆竹瑶族乡、大桥瑶族乡、湘江源瑶族乡等一批家乡人到云南创业致富,无偿介绍经营项目,手把手教他们经营之道。现如今,这些家乡人在云南都有了极具实力的产业,过上了小康生活。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偏僻的瑶村,基础条件差,信息闭塞、经济落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村民们的贫困问题始终在他心中萦绕,常让他寝食不安。为了回报父老乡亲,赵雪旺始终不忘当初的誓言,想着给乡亲们谋划新的出路。经过大量的调研、考察和再三权衡,他决定回乡带领群众改变过去那种“靠山吃山”的老办法,走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扶贫、药材种植”的路子。他的想法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誓与贫穷作斗争,造福当地老百姓”。2016年9月中旬,赵雪旺毅然放弃带给自己丰厚收入的产业,把在云南经营十多年的企业转让给别人,而把全部的资金、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家乡,投资260万元,与人合伙在江源村创办了“江源道地药业种植合作社”,集约化种植重楼、白芨、天冬、黄精、金钱柳、黑老虎、八月瓜等药材。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合伙入股,动员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或以劳动力或以土地入股合作。目前共有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安排80余名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盘活流转土地200余亩。

      江源村得到了发展,赵雪旺又把目光投向了全乡其他贫困村。2018年,他继续增加投资,以江源道地药材种植合作社为示范引领,以壮大中药材产业作为全乡产业开发和富民兴乡的突破口,以增强山区经济“造血”功能为目的,把药材和魔芋种植加工两个项目向全乡推广,在荆竹瑶族乡乃至周边地区,突出以“种植项目”推进产业扶贫,打造品质专业合作社,实行“抱团式”脱贫致富。向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提供种苗,保底价回收药材和魔芋,实现每户增收1万元,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让瑶族山区贫困人口不仅能脱贫,还有了一份保障性收入的长效产业。

      心底无私一心为民

      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赵雪旺不分瑶族、汉族,不分村里人、村外人,总是竭尽所能帮助身边的乡亲们。

      “一个月9条蛇从木皮的屋顶进到屋里,倒挂在梁上吐着信子,多亏了雪旺书记,帮我们建起了新房,现在想起都后怕。”赵华美家依山而建,房屋年久失修,家人虽然常期在外务工,但因没知识没技术,务工收入很低,家里处于贫困边缘。起初没有被列为贫困户,深入了解情况后,赵雪旺按政策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进行危房改造,如今一家人欢欢喜喜住进了新房。

      赵雪旺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在带领瑶族群众脱贫致富路上,把自己的精力和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上,在高高的大瑶山、在神美的湘江源头,像一名新时代的“愚公”,用自己的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时代“新歌”,谱写了一个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美丽诗篇。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