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陵98岁老人讲“特殊党课”

  • 发布时间:2020-08-24 03:22 | 作者: | 来源:永州信息港 | 浏览次数:
  •   

    唐介元老人为零陵区委巡察办的党员们讲“特殊党课”

      讯(通讯员 周小荣)“这是当年萧克将军送给我父亲的筷子,我们一家人把它当作传家宝,一直保存到现在......”98岁高龄依然身体硬朗的唐介元老人一边动情地说着,一边从上衣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拿出用红色手绢包裹的半根象牙筷展示。这是6月30日上午,永州市零陵区委巡察办的党员们在位于该区菱角塘镇永连村(原画眉山村)的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前亲身经历的一幕。

    红六军团党性教育基地 陈斌摄

      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核心区,在唐介元家的大院及旁边的两座民房。1934年8月,红六军团长征时,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部队9700余人从双牌经过分水岭进入零陵,因敌人的强势围追堵截和湘江河水猛涨的不利形势,红六军团果断放弃强渡湘江的计划,在画眉山村(现菱角塘镇永连村)七组村民唐介元家中设立临时作战指挥部,全体红军扎营在画眉山及罗家桥、青山观村,并在这里住宿休整一夜。红军临走时在唐介元家堂屋内墙上用毛笔写下了 “工农专政”横排标语,“欢迎白军士兵来参加工农革命”,落款“红军、锋团、整机”的竖排标语,每字直径约15厘米,这些实物载体完整地述说了伟大历史事件的立体见证。红六军团长征指挥部旧址作为革命时期红军长征的重要机构旧址,具有极为重要的革命历史价值。

      从唐介元老人津津有味、如数家珍的讲述中,大家明白了这半根筷子的来历。1934年红六军团西征转战永州在画眉山村(现名永连村)休整时,时任红六军团军团长兼第十七师师长的萧克就住在村民唐介元家里,唐介元的祖屋自然成了红六军团的临时指挥部。唐介元的父亲唐绩世拿出家传的上好桐子墨为萧克磨墨,以便萧克办公用;而萧克将自身携带的一根象牙筷磨成粉制成中药,帮唐介元母亲治好了眼疾,并将剩下的半根筷子送给唐介元一家。那时的唐介元虽然只有12岁,却亲眼目睹了这一感人的情景;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就深切地体会到红军是好人,是为咱穷苦人家过上好日子而打仗的队伍。

    红军井 陈斌摄

      讲完了自己家的这个故事,唐介元老人还为大家讲述了一个红军帮村民们打井的故事。

      红六军团在画眉山集结休整期间,发现村民原来使用的一口井水不够用,在与村民们商议后,就与当地老百姓一起齐心协力挖了一口新井。当地村民为纪念这一历史,就将这口新井取名为“红军井”。村民们常说:喝了“红军井”里的水总感觉有一种甘甜的回味,不但解除干渴,还能消除疲劳,干起活来又有劲了。

    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 陈斌摄

      此后,唐介元的父母和他本人一有合适的机会就跟别人说起“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故事。唐介元成家立业后,也时常教育自己的儿孙: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是咱老百姓的大恩人,他们和群众的感情就像鱼和水一样不能分开;我们要“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拥护和支持他们!

      永连村,这个寓意着党和人民军队与群众永远心连心的地方让人流连忘返。唐介元老人感人至深的讲述还在继续,他为大家所讲的“特殊党课”,将激励更多的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