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祁阳: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 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 发布时间:2021-05-10 10:12 | 作者: | 来源:永州信息港 | 浏览次数:
    火币网
  •     红网时刻5月6日讯(祁阳站记者 刘宇 何艳飞)"十三五"期间,祁阳把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发展机遇,坚持补短板、强弱项,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生态宜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民生福祉稳步提升,三大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文明铺镇新塘角村曾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在精准扶贫中,当地党委政府通过引进蔬菜专业种植公司,以贫困户入股分红、村民入社抱团的方式,将村民们种了200多年难见效益的槟榔芋做成脱贫新产业。陈平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这几年他跟着基地种植槟榔芋成功脱了贫。今年,按照平均每亩4500斤的产量和3元一斤的价格,他种植的2亩槟榔芋能卖到27000元。     “收入大了,我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村民陈平告诉记者。     驻新塘角村工作队长、村第一支书 黄中军:我们村引进了天子龙蔬菜有限公司种植香芋达600多亩,村里的老百姓在这里有事做,每天能够挣得工资80多元,一个月也有几千块钱,每到年底还有分红。     前几年,观音滩镇和平村把有限的耕地资源整合起来,利用村内荒山荒土多的特点,筹集产业帮扶资金近75余万元,采取"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建立了金银花药材种植和食用菌大棚培育两个产业基地,每年增收约6.5万元,每年分给贫困户的红利约4.5万元。56岁的村民于兰英整个家庭的收入就是和老伴种的那几亩稻田,后来村干部和工作队了解到她家的实际情况后,安排她在金银花基地做事。现在她一边照顾孙子,一边在基地打工,收入稳定了,也脱贫了。      于兰英说:“一天弄点草、施下肥、剪下枝,每天平均能赚六七十块,一年大概有万把块钱的收入,家里经济好多了。”     为守护好100.8公里一江碧水,水利部门积极落实以"河长制"为重点的水生态治理,实行"官民河长"共同巡河和河长制村规民约,让每一条河流流域都有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样板。马春生是茅竹镇三家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村级河长,在每周一次的巡查中,他都要做好巡河记录,全面掌握辖区河道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随着河道治理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河畔两岸的生活垃圾不见了,河流上的漂浮物也消失了,河长制工作从"有名"向"有实"转变。      据马春生介绍:经过这几年河长制的治理,以及退耕还林还湿这个项目的推进,使三家村河段的水更清了,周边的环境好了,游客也多了。     此外,祁阳还创新实施"无废城市"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在羊角塘镇绿色智能矿山建设点,上百名工人正在对年产300万吨精品骨料和80万吨机制砂生产线进行安装调试,由于矿区的常年开采,对环境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这套环保设备安装投运后,将采取整型、覆土、固化、绿化、美化、亮化等措施,在渣台面向公路可视范围内形成一条长约6.5公里的绿色屏障,5至10年内顶部形成10平方公里的可再生土地资源,用于农耕、旅游、文化基地建设等,极大减少矿石开采对环境的污染。     羊角塘镇党委书记任海峰:我们羊角塘镇大力落实环保整改,按照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要求,建设绿色矿山,矿山建成以后即是一座绿色工厂,更是一座绿色的花园,我们一边开采一边复绿一边整治,让我们既要绿水青又要金山银山。     五年来,三大攻坚战取得了丰硕成果,7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成产业扶贫项目192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600户,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脱贫攻坚工作多次获评省、市先进,入选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污染防治也有力有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4%,成功创建为国家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县,饮用水和地表水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国家Ⅱ类标准。同时风险防范扎实有效,2018年来,累计化解政府性债务13.37亿元,化债工作成为全省典型。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