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故事:扎根大山深处的“扶贫设计师”

  • 发布时间:2019-01-17 11:08 | 作者: | 来源:永州信息港 | 浏览次数:
  •     红网时刻11月23日讯(祁阳分站记者 唐志强)祁阳县肖家镇黄石村由黄沙村、青石村、白竹村三个村合并而成,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是祁阳县仅有的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今年3月,随着永州市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唐渊明的到来,往日“平静”的山村变得“热闹”起来。

    召开扶贫推进会议

        唐渊明是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干部,被选派到黄石村担任扶贫队长。从此,勤走访、建基础、树新风、兴产业成了他全部的工作内容,村民们都称他为村里脱贫致富的“总设计师”。

    发展扶贫产业

        黄石村现有318户136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贫困人口439人。基础设施落后,资源匮乏,无集体收入。面对这沉甸甸的数字,唐渊明倍感压力,也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于是,上任伊始他就广泛调研,走访群众,与村干部开展扶贫经验交流会,在一个月内便制定了脱贫攻坚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和目标。决定从改变贫困户思想状态入手,在村里开展除陋习,树新风行动,激发群众的自生动力。

    走访贫困户

        在了解到部分贫困户是由于自身思想僵化,为人懒惰所致以后,唐渊明“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主动上门找到贫困户,反复做思想劝导和政策宣讲工作,主动联系,让贫困户走出大山学技术、找工作。今年37岁的贫困户刘建新,之前游手好闲,经过唐渊明和扶贫队员们上门劝导,刘建新思想认识有了转变,主动外出务工,如今每月有近6000元的收入,全家也在今年住进了扶贫易地搬迁的新家。

    野香猪养殖

    走访了解养殖情况

        扶贫过程中,唐渊明发现,虽然村里耕地面积少,但山林、水资源丰富,且拥有一定的养殖基础,便以此为契机成立了野香猪生态放养基地。贫困户通过山林、土地等方式进行入股,入股社员人均每年可增收近3000元,村里也因此有了集体收入。

    食用菌养殖

    交流指导种植技术

        光有一个“造血”产业还不够,得有持续“供血”能力,于是今年7月,唐渊明抓住山区气温较低的优势,引进食用菌种植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为村民提供种子、化肥、种植技术,并实行保底价收购,听到消息后,38户贫困户第一时间加入了种植队伍,实现了在家增收的愿望。

        “我种了一千包,产值可以达到7块钱一包,预计可以赚4000多块钱呢!”种植户张金华高兴地告诉记者。与此同时,村里年产50000菌包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也已搭建完成,即将投产使用。到时,可安排25名贫困户就业,每个贫困户一年还能分红1000元。

    商讨扶贫措施

        “只有把贫困户的利益放在首位,扶贫工作才能开展得好,只有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里面,才能跟他们交心,才能把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好。”这是唐渊明常念叨的话。扎根大山,情系贫困户,为了更好地带领这里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唐渊明与另外一位扶贫队员陆荣华还将自己的妻子接到村里一起参与扶贫。忙完一天的工作,唐渊明回到住处已暮色苍茫,两家四口人便凑在一起张罗着晚饭,继续讨论着明日的工作……

    村容一角

        在唐渊明扶贫的半年多时间里,村里正一天天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如今的黄石村,路通了、水有了、灯亮了、产业发展了,异地搬迁、危房改造等工作也都完成了,一副喜人的新农村画卷正在大山深处徐徐舒展开来。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