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期,碧桂园扶贫的新形态

  • 发布时间:2021-05-02 02:43 | 作者: | 来源:永州信息港 | 浏览次数:
    火币网
  •   2020年10月,一场由碧桂园主导的柿子节在福建省古田县利洋村热闹开场。当天,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近10万,2000多人涌进了这个只有300人的小村子,销售柿子2000多斤。一下子把山村利洋推到了公众面前。

      这场看似简单的活动背后,却有着更深的帮扶逻辑和思考。活动实现直接的经济效益转化是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前后期的大量工作,成功的带动了一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为利洋拓展新产业思路提供了更多可能。这不仅仅是一场消费助农直播,同时也是一次关于利洋历史人文风貌的推荐。

    柿子节直播活动现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特别是对于许多已经脱贫的地区而言,如何巩固扶贫成果,在产业帮扶,消费帮扶的基础上锦上添花,这是广大扶贫人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站在更高的格局和视野上进行开拓创新的一个问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扶贫应该是多角度、多思维、多形态的探索和思考。

      地域振兴

      帮扶一个产业,创新一个产业

      就数据而言,柿子节并不足够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但是对于利洋来说却是前所未有的一次高光时刻。在保证当前经济效益的同时,谋划远略,借助柿子节的造势,将利洋的历史人文、景观风貌进行展现,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为利洋营造更大空间,创造更多新产业的可能。

      其实,利洋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颇具特色的古民居也,中西洋结合,独树一帜。利洋村党支部书记林寿敬介绍:“靠山吃山,村民世代以种植水果为生。依托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生态较,水果收成一直不错,这原本是件吃穿不愁的幸事。不曾想,却自己把自己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除了水果就一无所有了。”至今,村里仍没有一家正式对外营业的餐馆,也没有一处对外经营的民宿。

    利洋柿子园风光

      挖掘水果之外的新产业,为利洋谋划新发展,正是碧桂园公益帮扶的深刻思考。一场直播,记录和传播着的是这个新时代山村新风貌。也让梦想逐渐成为可能。目前,林寿敬组织筹备的民宿和农家乐已经在按计划推进,这是未来农业旅游观光的基础,也是新产业所迈出的第一步。

      随着贫困的逐步消除,在实现基础的脱贫标准之上,帮扶地方做大产业,做强产业,开发新兴产业,正是下一阶段扶贫的新思考和方向。

      文化扶贫

      小刺绣上了国际大舞台

      2021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迎来了一场公益时尚走秀——“天才妈妈×东乡绣娘”·张肇达公益时装秀。这场秀融入东乡绣娘以“平绣”“彩绣”“剁花”等民族工艺制作的传统绣片,令观者耳目一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的这次联手,让我们看到了扶贫的另一种新形态——文化振兴,文化扶贫。

      在过去,东乡刺绣通常女承母艺、婆媳代代相传。刺绣成果在日常生活小件、节庆喜事摆设中都会出现。然而,跟其他非遗技艺一样,东乡刺绣也遇到了缺乏现代审美气息、无法形成产业化价值效应等困局。另一个摆在面前的事实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工艺的关注在减弱,传承者越来越少,陷入即将消失的困境。

      为此,这次文化扶贫将现代时尚造型艺术融入刺绣产品,打造“天才妈妈·梦想工坊”、搭建运营义卖平台、在城市打造展示体验中心等多种方式形成全闭环公益链条。不仅实现了个体秀娘刺绣赚钱,大大地激发了参与传承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将东乡刺绣推向了国际时尚的前沿,为产品提升与产业化拓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而这也为保护和发展东乡刺绣提供了坚实基础。

      “东乡刺绣的文化扶贫令人眼前一亮,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让我们把扶贫的眼界和思维都放开了。文化扶贫不仅可以补足脱贫工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短板,还能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一位长期关注扶贫的媒体人表示。

      也许在物质贫瘠的土地上,我们更应该坚持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除此之外,碧桂园集团和广东省广物控股集团参与的广东英德鱼咀村扶贫,以其善用互联网思维谋发展,创新“互联网+”模式,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平台,打造了乡村造血长效机制,可谓“智慧扶贫”的典范。以及今年以来碧桂园“巧用流量”持续开展的直播带货消费扶贫模式。这些都是适应扶贫新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创新之举。扶贫事业牵动着全社会的心,值得我们为之不懈思考和探索。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