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知识|中暑可能会死亡,还可能有“始皇”

  • 发布时间:2022-11-07 00:19 | 作者: | 来源:永州信息港 | 浏览次数:
  • 秦陵彩绘铜车马一组两乘之安车。图/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记者向玲长沙报道

    公元前210年,酷暑,秦始皇带着丞相李斯、车府令赵高、小儿子胡亥,行驶在巡游路上。

    烈日炎炎,把秦始皇所乘坐的辒辌车(又名安车)车顶晒得发烫,但他仍打起精神处理奏折,直到暑热将据说本就患病的他击倒……

    秦始皇 史上代价最高的一次中暑?

    当你出现在路上,要么被别人(并且这人日后真把你家端了)嚷嚷着“彼可取而代也”,要么收获可以拿去批发的刺杀,该怎么办?

    对此,秦始皇的选择是,把自己的豪华座驾辒辌车整得更严实点。

    辒辌车厢体相当封闭,有可开启的门和小窗,但考虑到秦始皇曾在博浪沙遭遇飞来大铁椎砸车的“恐怖袭击”一事,而且死后被“置始皇居辒辌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来看,估计是没怎么开。

    另外,古代交通条件也不咋样,哪怕是官方交通要道也和现代的柏油路、水泥路没得比。再加上车辆减震问题(汉武帝给学者的车轮包裹蒲草防颠簸,都被视为优待),那真是快则容易颠簸,慢则日头下狂晒。

    可想而知,遇上最后一次出巡后期的高温天,这一豪车的杀伤力有多强。

    此外,本来就据传身体有病的当事人作为“工作狂”,还高负荷工作。据《史记》记载:“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也就是说秦始皇每天看的奏折,合计约一百二十斤,看不完还不休息。

    这不,到平原津时,秦始皇就病得嚷嚷着自己要死了,等到“七月丙寅”,又病又热的始皇在沙丘被迫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留下了“秦始皇中暑而死”的江湖传说。就连郭沫若,也不忘说秦始皇死前患了“热症”。

    更惨的是,不仅由于“会暑,上辒车臭”,被赵高用大量咸鱼遮掩尸臭,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秦王朝也跟严重中暑似的早早挂了……

    苏轼 去世前不久还在吐槽“暑毒”

    作为宋朝文豪,苏轼也吐槽过夏天的热,甚至还写过一首题目长得超标的诗,记者写下来都怕被校对判为错句那种:予前后守倅余杭凡五年,夏秋之间,蒸热不可过。独中和堂东南颊,下瞰海门,洞视万里,三伏常萧然也。绍圣元年六月舟行赴岭外,热甚,忽忆此处而作。

    翻译过来大概就是“我之前待余杭就觉得那地界老热了,结果到了岭南这里,发现居然也热得离谱”。

    而导致这位历史上知名“乐天派”去世的病因,也跟暑热有关。

    原来,获准从海南回来的路上,苏轼发现内陆酷热难当,比海南厉害多了(“海外久无此热,殆不能堪”),再加上水面上热气蒸腾,身体就更差了(“河水污浊下流……蒸益病”)。

    更糟糕的是,这位本来就中暑虚弱的六旬老人,由于热得受不了,狂喝冷饮,结果晚上狂拉肚子(“啖冷过度,夜暴下,旦复疲”)。清代《冷庐医话》也佐证了这一情况:“时方酷暑,公久在海外,觉舟中热不可堪,夜辄露坐,复饮冷过度,中夜暴下”。

    紧接着,苏轼又犯了第二个错误——乱吃东西。并且,他还整夜不睡觉(“昨夜通旦不交睫,端坐饱蚊子尔”)。很快,苏轼出现了发热、齿间出血(“一夜发热不可言,齿间出血如蚯蚓者无数,迨晓乃止,惫甚……细察疾状,专是热毒”)的症状,身体越来越差。

    最后,在吐槽完“暑毒如此,岂耆年者出山旅次时耶”后不久,一代大文豪因中暑而亡。

    袁枚 中暑险丢命,幸好朋友是名医

    相比起来,清代文学家袁枚要幸运得多。

    清代某年,秋天格外热,9月里都不缺中暑之人,袁枚就是其中一个。

    家人连忙请来吕医生给倒霉的袁枚治病。结果早上喝下吕医生开的中药,傍晚时候就吐了个干净,头晕目眩,吓得袁枚的老母赶紧抱着他在床上。

    这时,袁枚只觉得一股血气往上涌,生死就在呼吸之间。也就是说,差点历史上就要多一个中暑而死的名人了。

    无巧不成书,与袁枚一同考公的好友赵藜村赶来找他玩。人都要死了,还玩啥呀?袁枚家人只好请赵藜村回家,毕竟搞不好过几天吃(丧)席了。没想到赵藜村说了句“医道?我懂呀”,就去给袁枚看病了。

    “容易!”把了把脉,看了看之前的药方,赵藜村表示他能解决,并让人速去买石膏来。很快,石膏粉加药熬好了。一勺下肚,袁枚顿觉“如以千钧之石,将肠胃压下,血气全消”。半碗喝下去,就已沉沉睡去了。看得袁枚老母都愣了:“这怕不是仙丹吧?”

    等袁枚醒来,发现赵藜村还坐在床前,问他“想不想吃西瓜?”听袁枚回答“超级想”,赵藜村便立即又让人去买来西瓜,然后说:“你随便吃,我走啦。”果然,吃完几片西瓜后,袁枚“如醍醐灌顶,头目为轻”,晚上就能喝粥了。

    怎么一回事?第二天赵藜村跟袁枚聊起了这事:“你是中暑引起的阳明经病,之前被误当成太阳经病给治了,又用了升麻、羌活二味药提升之,更使得你的妄血逆流而上,只有白虎汤(主料石膏)治得了,不然性命堪危。”

    尽管不知道赵藜村最后考公考得怎么样了,但医学史上永远留下了他的名字:“赵藜村,清医家,江西南丰人,擅治暑证。”

    来源:潇湘晨报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