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后备耕地从哪里来?这些地都是“潜力股”

  • 发布时间:2021-10-28 01:33 | 作者: | 来源:永州信息港 | 浏览次数:
  •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潘显璇 通讯员 周游)记者今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了解到,为全面摸清全国补充耕地潜力状况,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推进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占补平衡政策实施,新一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已启动,湖南正紧锣密鼓地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在21.18万平方公里的三湘大地上,哪些地可能成为潜在的耕地呢?

    耕地后备资源一般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可能转化为耕地(水田、水浇地和旱地)的非耕地资源。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就是要全面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在形成调查成果以后可通过分析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进而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调查监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将其他草地、沙地、裸土地这三类作为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对象。由于国家规定的三个地类的总面积湖南省较少,会导致全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不足,因此湖南在这三个地类基础上将果园、茶园、其他园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坑塘水面(废弃)、废弃采矿用地这七类纳入此次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对象。

    在空间上,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于湘中南、湘西等边远县区,其中以衡阳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州市、郴州市居多。在质量上,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质量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环洞庭湖区域,以常德市和益阳市居多,其次是湘南地区的永州市和郴州市,耕地后备资源质量较差区域分布在湘西地区。

    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分生态条件、地形坡度、年积温、年降水量、土壤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盐渍化程度、土壤pH值、土层厚度、耕作便利度、灌溉条件11项指标,采用“限制性因子”评价法逐图斑开展调查,只有11项指标都满足要求才能作为耕地后备资源。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