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鏖战“3060”:株洲力争率先“达峰”

  • 发布时间:2021-09-03 01:17 | 作者: | 来源:永州信息港 | 浏览次数:
  • 从今年全国两会到“十四五”规划,碳达峰、碳中和都是最热门的词汇之一。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要求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又为这两个“网红词”添了一把火。

    事实上,当碳达峰、碳中和被牢牢刻在了“十四五”规划蓝图里时,株洲市早已在低碳城市建设和转型升级发展上提早谋划、提前布局,且成效显著。“3060”时代来临,株洲如何力争率先达峰?普通市民如何共同参与?

    什么是“3060”? 深刻影响未来的“神秘代码”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做出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060”从此成为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神秘代码”。

    那么,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实现碳达峰,进而实现碳中和,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不是还是有些迷糊?换个词大家可能就熟悉了——低碳,或者绿色。

    早在2017年,株洲市成为全国第三批低碳试点城市。此后几年,株洲市持续以推进城区老工业基地低碳转型和创建城市智慧低碳交通体系为重点,全面发展低碳建筑、低碳农林业、低碳生活等方面,引领和示范全国城市低碳发展。

    据株洲市发改委统计,2020年,株洲市能源消耗量为1380万吨标煤,其中非化石能源消费约137万吨标准煤(当量值),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已达16.2%,超过了15.6%的既定目标,在低碳节能的路上走在前列。

    株洲有什么优势? 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实现率先达峰,领跑新时代,株洲的基础怎么样?有什么优势?

    近年来,株洲市以铁的手腕,奋力打好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攻坚战,将包括株冶在内的261家企业全部关停退出。秉持坚持优势优先发展理念,中国动力谷建设成果丰硕,“3+5+2”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轨道交通和服饰产业发展成为千亿产业集群。

    去年4月,中国环境报社、中华环保基金会授予株洲市“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称号。这是株洲继获得国家绿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等荣誉后的又一张“金名片”。2020年,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株洲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国第十、全省第一。

    “3060”目标关乎长远发展,是以倒逼机制推进制造业零碳转型,不仅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一场极其广泛深刻的绿色工业革命,甚至将重构整个制造业。这也意味着株洲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将迎来重大机遇。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据统计,2020年,株洲市新能源装备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其中中车株所风电事业部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较上年增加超3倍;时代新材风电叶片产品排名稳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生产能力较上年提升50%。同期储能产业迈入高品质成长阶段,立方新能源产值突破5亿元;动力谷产投集团与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联合开展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装备研制产业化……

    株洲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说,目前,株洲市新能源全产业链基本呈现出风电产业稳坐龙头、光伏产业迈入高端、锂电产业创新升级、氢能产业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将着力打造湖南省新能源装备产业新名片。

    接下来怎么做?

    编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神农城、神农湖是很多市民购物、休闲的重要“打卡地”。但除了距离较近,大家很难将这两个地方联系起来。

    3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神农城内的分布式能源站内,一排排大型设备正嗡鸣作业。“我们利用神农湖湖水进行热量交换,把湖水中的热量吸收、压缩、升温后再提供室内使用,同时还可以利用湖水带走室内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项目相关负责人张云说。

    2012年12月,神农城能源站投入使用,利用水地源热泵、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等新型能源技术实现节能减排。与传统能源系统相比,这里每年可节能4435吨,节能率达35.73%,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192吨、二氧化硫排放约382.4吨、二氧化碳排放12686吨。

    以“碳达峰”引领城市绿色“蝶变”,株洲正在用生动实践践行责任与承诺。

    记者注意到,碳达峰、碳中和已被写入了今年的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明确提出,“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

    目前,株洲市正在进行大唐电厂搬迁、攸县抽水蓄能等碳达峰重点项目建设。同时,还计划开展智慧能源项目,将通过大数据方式,对所有用电单位进行能源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用电浪费。张勇透露,株洲市正在计划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争取能在局部地区提前实现“3060”目标。

    和我们有啥关系?

    “3060”是一场全民行动

    很多市民朋友可能都发现了,奶茶杯中的塑料吸管已被环保可降解的纸吸管代替;超市里的塑料袋,也换成了乳白色、质感更薄更轻软且可降解的购物袋。其实,碳中和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据统计,少看1小时电视可以减少0.11千克二氧化碳排放;节省1立方米水可以减少0.34千克二氧化碳排放;节省1立方米天然气可以减少1.78千克二氧化碳排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替代自驾出行,每公里可以减少0.25千克二氧化碳排放;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每人每年可以减少约13千克二氧化碳排放……

    很显然,在这个拥抱碳中和的大时代,“3060”是一场全民行动,少不了我,也少不了你。

    以绿色出行为例,“零排放、零污染、零噪音”的新能源公交车已成为主流。在株洲城区公交车中,已大部分换成新能源公交车,全市电动公交车平均节油率达到15%,每年可节油220万升,减少碳排放7万余吨。3月30日,株洲市智轨电车开始试运行,大家乘坐智轨出行就是很不错的“3060”低碳行动。

    勤关灯,少用电,乘公交,坐智轨,多骑行,多步行……每一处小细节,都是大进步啊!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廖喜张 通讯员/颜燕山)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