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为家长减负:教育要分工不要“积怨”

  • 发布时间:2021-11-09 02:42 | 作者: | 来源:永州信息港 | 浏览次数:
  •   南京5月23日电 题:(两会访谈)全国政协委员建议为家长减负:教育要分工不要“积怨”

      作者 杨颜慈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准备的一则“建议减少家长陪作业任务”的提案引发网络热议:一边是家长感同身受,一边是老师“不背锅”。

      范小青在22日晚间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家长负担带来的焦虑是非常普遍且亟待重视的问题。教育孩子本该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幸福时光,而不是“积怨”。但为家长减负,关键在于教育分工与顶层设计。

      在她看来,目前中国的小学教育不可谓抓得不紧不严,在校“教和学”,回家继续“干”。在放学回家的时间段,小学生的学习就交给家长“全程陪同”。这就导致一个普遍的现象:家长“怨念”已深的“陪作业”。

      “我们家目前没有小学生,所以这个话题不是从我个人出发。但从我身边的朋友来看,他们普遍反映负担重,但又无可奈何。”范小青说。

      她举例说,得焦虑症、高血压、打“骨折”的……网上的新闻或者段子在逗人一笑的同时,却反映着普遍的社会现实,以及家庭教育带来的各种极端情况。

      其实,家长的“作业负担”不是一个近期才兴起的话题,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久,但情况却似乎愈加普遍和严重。

      是要教育下一代,还是要事业发展,成为不少家长必须面临的选择题。在不少名校,父母中有一方全职在家辅导孩子功课甚至成为“常态”。

      “我孩子正在上幼儿园中班,但已经开始为幼升小做大量课余辅导,晚上和周末几乎都在学习。”南京家长周女士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表示,“教育孩子还是追求事业,难以兼得。我也在考虑辞去目前大公司的财务工作,换轻松一点的单位,以便有更多时间在小学阶段辅导功课。”

      像周女士一样的家长绝非少数。在范小青看来,这是因为一方面,大量的课业负担被压在课余时间,学习内容被分割给老师和家长共同教授,家长不得不执起“教棒”,在家设立三尺讲台;另一方面,形式主义的作业也成为家长“难以言说的痛”。

      “举个例子,除了在家教学,有时家长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做PPT、做海报、做视频,这其中的形式主义问题也值得关注。”范小青提出。

      范小青认为,首先,从学习负担方面说,教育首先是老师的任务。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家长的负担并不是因为老师不够尽责。那么,为什么在课堂时间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而要将大量的负担压给课余时间、转移给家长,这是最值得思考的。

      “其次,中小学生家长多为三四十岁的中青年。这个年纪,本该是他们在事业上拼搏、出成绩的时候,但他们却不得不把大量业余时间花在课业辅导上,不仅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也难以专注工作。”范小青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家长本来就面临老人赡养、事业发展、子女抚养的多重压力,再将大量精力花在孩子的课业教育上必然难以兼顾,需要取舍,这也就产生了对于教育的“积怨”。

      如何厘清家长与老师的责任边界?这就回到了范小青的提案内容——分工。

      范小青的提案中表示,老师确实辛苦,但他们的职业是教书。如果上学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那不是老师的问题,更不该成为家长的问题。在教育下一代这件事上,社会分工已经模糊,如何厘清各自的职责才是重点。

      “有些家长常把负担来源归于老师,但其实问题根源不在这里。”范小青认为,“社会有分工,家长不是老师,家长要做自己的工作,要过自己的生活,家庭教育主要在孩子的修养、品格以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方面,而不是具体教孩子怎么做作业。”

      她提出,家长在某些方面是做不好老师该做的工作的,结果也许反而坏事。家长着急,难免打骂,孩子更加学不进,适得其反。

      这些都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教育的初心在哪里?症结在哪里?改变现状又有哪些可能性?

      除了分工协作,在范小青看来,教育的顶层设计尤为重要。

      “如果说老师在校来不及教,学生在校来不及学,那是不是顶层设计有待完善,教育大纲需要修改。”范小青提议,请专家论证,从教学大纲改起,给小学生减负,以所有作业基本在校完成为基准,从而在根本上为家长减负。(完)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