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粮大户王海峰“三招”降“旱魔”

  • 发布时间:2022-08-31 00:15 | 作者: | 来源:永州信息港 | 浏览次数:
  • □本报通讯员 邹乔夫 记者 唐晓山

    8月28日上午10点多钟,祁阳市梅溪镇刘家新村,骄阳似火,热浪翻滚。

    “这块田前天晚上刚浇过一遍水,还没撑3天,又干得跟之前一样了。”豆大的汗珠顺着王海峰的脸颊滚落,钻入脚下的泥土里。

    王海峰眼前的这片稻田,正是他今年种植晚稻的核心区,面积达400多亩。自7月中旬以来,祁阳市遭遇持续高温酷暑天气,降水持续偏少,全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伏旱。眼下,王海峰种植的晚稻正面临着巨大的“烤验”。

    王海峰是祁阳市的种粮大户,早在2010年他就在梅溪镇流转200亩耕地从事粮食生产。如今,王海峰成立了鑫峰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8个村3500多亩耕地专门从事水稻生产。仅今年他就种植早稻1450亩、中稻650亩、晚稻1450亩。

    太阳炙烤大地,禾苗“喊渴”。种粮大户王海峰该如何应对?

    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实际上,旱情最初出现时,王海峰早就“未旱谋水”“藏粮于技”,确保粮食稳产高产。

    承包山塘保灌溉。这是王海峰的抗旱第一招。早在去年12月,王海峰发现周边有许多废弃的山塘,心中瞬间便有了主意,当即决定流转过来。经过与当地村委会协商,他一次性签下了7口总水面达20余亩的山塘流转合同,投入3万多元进行了清淤、开挖和塘埂防漏加固等处理。“目前,7口山塘总蓄水达2.3万多方,一旦灌区水、岩洞水不够,我就启用山塘水,保证农田10天半个月用水没问题。”王海峰说道。

    第二招便是积极引水保灌溉。梅溪镇属于潘市镇石洞源水库灌溉尾水端,由于水渠流经区都是粮食主产区,农田灌溉用水量大,加之渠道存在严重堵塞和渗漏,到了尾端往往来水不仅慢,而且少之又少。为此,当地党委、政府主动对接协调,对渠道进行了清淤清障堵漏,灌溉区实行一个“将军”行令、一把“锄头”放水,有力缓解了尾灌区农田的抗旱压力。同时,王海峰抽调7名员工,组成引水服务队,一天24小时不间断巡查,发现断水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有效灌溉到位。

    梅溪镇属喀斯特地貌,境内有三个大型岩洞,常年有大量水流出。王海峰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在岩洞水流渠道里修建闸门蓄水。笔者看到,在不到3公里长的水渠中,王海峰共修建了4道水闸。干旱发生时,把水闸门放下来,将岩洞里流出的水蓄积起来,待到水稻生长需要水时自流放到稻田里。这便是王海峰的抗旱第三招,巧用岩洞水,想方设法分水保灌溉。

    有了水源,还要科学管水和合理用水。“现在水稻处于分蘖期,既要保障灌溉为水稻分蘖提供充足的水量,又要及时按时排水晒田,为水稻分蘖提供高温高湿的环境。从8月10日开始,我每天从早上6点到上午9点、下午4点到7点就到田间地头去转一转,管好稻田用水,既实现了节约用水,又有利于增产增收。”王海峰说。

    旱情仍在持续,抗旱一刻也不能停歇。“面对严重干旱,我们不等不靠,积极应对,确保不干死一分田,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种粮户应有的贡献!”王海峰坚定地说。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