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青岛轨道交通:迈向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

  • 发布时间:2021-10-14 02:39 | 作者: | 来源:永州信息港 | 浏览次数:
  •   青岛轨道交通:迈向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

      在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上下功夫,高水平建设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

      青岛是中国高速动车的“始发地”。从第一列“和谐号”到第一列“复兴号”,这里见证了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凭借自主创新,实现从追赶到超越的飞速提升。

      今年3月,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工信部组织评选的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这是对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特色鲜明并极具发展优势的有力佐证。

      7月20日,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这一轨道交通的“新速度”,对于打造我国高端装备产业新引擎,形成轨道交通领跑新优势,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科技强国”“交通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中国速度”为立于世界轨道交通技术巅峰不懈努力时,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思路也逐渐打开了充满“想象力”的新空间——在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上下功夫,高水平建设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打造汇聚全球高速列车技术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的产业生态体系,向着5000亿元级世界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迈进。

      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

      如今,轨道交通装备已成为我国高端制造领域自主创新程度最高、国际创新竞争力最强、产业带动效应最明显的产业之一,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国重器”和“国家名片”。青岛成为这一产业从追赶到领跑重大跨越的见证者。

      “十三五”期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时速350公里、时速250公里、17辆编组超长版等系列“复兴号”动车组相继问世,助力高铁领先领跑;首辆碳纤维结构的下一代地铁列车发布,引领地铁技术发展方向;成功研制国内首列短编组城际动车组、市域D型动车组、全自动市域动车组等系列产品,实现城际市域动车组技术持续引领;研制的全球首款商用氢能源有轨电车投入运营,开启我国现代有轨电车“氢时代”。今年以来,这里又有“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中国标准地铁、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等重大创新成果问世。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以“产业报国”的追求接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第一,将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并积蓄着走向未来的底气与自信。

      同为植根青岛的中国中车子公司,中车四方所抓住国家高铁和城轨大发展重要窗口期,全力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努力打造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并积极争当深化改革央地合作新标杆。融合创新建平台,以青岛地铁6号线为依托,开展基于车车通讯的自主运行系统(TACS),实现国际领先技术创新突破,今年5月在全国首次发布;产融结合育生态,与青岛地铁、中车四方股份联合成立轨道交通检修合资公司,协同推进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此外,依托承担的国家智能示范项目,中车四方所正着力建设国家级研发体系,以大项目制推进“新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突破,打造“轨道交通全寿命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持续保持领先领跑,让中国高铁这张“亮丽名片”更加熠熠生辉。

      央企主导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是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基底,围绕这一核心资源要素,昔日棘洪滩的盐碱荒滩上,一座“动车小镇”正迅速崛起。这里83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成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拥有全市90%以上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资源,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是中国唯一集高铁地铁整车生产、轨道交通关键核心系统研发制造、国家基础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集聚高速列车领域上、中、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力量,拥有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国家级研发机构9个,中车系龙头整车制造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2家,各类主要配套企业超过300家。2020年示范区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100亿元。

      为加快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创新策源地,示范区将继续支持主机企业开发智能列车谱系化产品,拓展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系统等关键配套技术和产品。加快国创中心体制机制建设,实现治理结构创新。加强核心技术研究,在轮轨系统动力学、轻量化材料和系统节能等领域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加快推进装备智能化研究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等12个总投资138亿元重点项目建设。力争中车大数据中心项目年底主体完工。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挖掘优质高成长潜力科技企业。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轨道交通拥有一个绵长的产业链,包括从上游的技术研究、设计开发、设计咨询,到中游的建设施工、装备制造,再到下游的运营维护、增值服务等。目前,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链主要集中于装备制造环节,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扩展空间与潜力。

      如何与产业形成更有效的互动,如何在产业的周期波动中寻找到下一步的技术方向,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用不断完善关联产业布局来作答。

      加快布局高速磁浮新产业。目前,示范区已委托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编制《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攻坚方案》,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明确提出在轨道交通核心圈层重点发展高速磁浮产业,拓展圈层重点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检验检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前谋划高速磁悬浮列车车辆、牵引供电、运控通信、线路轨道等四大系统及关键零配件产业布局,积极推进高速磁浮示范线落地,吸引相关配套企业落户,培育高速磁浮产业集群。

      抢抓数字经济产业机遇。依托中车四方股份等龙头企业,建设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园,开展国家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建设及推广应用,打造相关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高质量产业供应链,培育数据驱动型企业。积极争取科技部支持,推进特色载体建设,打造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开展规划咨询、人才、投融资等服务,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赋能。加快提升示范区内5G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数字园区智慧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园区信息化管理水平。

      战略布局新能源业态。在“轨道交通+低碳产业”积极布局,重点引进智慧能源、光伏、风电、生物质能、氢能、储能、碳捕捉、负碳燃料等清洁能源技术产业项目。目前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青岛研究院项目正式注册落户示范区,建设“青岛绿色发展研究院”,打造总投资50亿元的国家级清洁能源创新发展融通产业园。近期示范区还将谋划推动铁铬液流电池堆项目、明源能源管理项目、小微电池科创中心项目、储能牵引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重点能源项目签约落地。

      大力发展检验检测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中国轨道交通车辆出口服务基地及检测认证中心项目成功签约落户,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山东与世界500强产业链高质量合作发展对话”活动上,成为唯一进入签约范围的青岛市外商投资项目,该项目建成后也将成为亚洲唯一一条符合TSI标准的轨道交通检测认证中心。

      下一步,示范区还将联合中车工业研究院、中车信息公司、京东方、国信会视等行业领军企业,在无人驾驶、高铁物联、智能运维等方面突破发力,打造“轨道交通+ICT”的行业解决方案提供者,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开拓新动能。

      规划世界级高铁新城

      高水平建设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从规划的高起点起步,这是突破发展空间约束、提升发展要素空间配置效率的关键所在。

      示范区坚持打造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这个目标愿景,全力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现代化的轨道交通产业装备制造及服务基地,以及宜业宜居、开放创新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全球高铁创新引领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未来轨道交通城市体验区、生态智慧品质活力样板区。

      横向拓展产业宽度、纵向拉长产业链条,示范区以构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为核心,集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及施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产性服务业、文旅教育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打造汇聚全球高速列车技术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的产业生态体系。2021年示范区已纳统的“四新”项目46个,计划总投资约295.64亿元,2021年计划完成投资约66.25亿元。

      为此,示范区正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制定出台加快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推进总规模20亿元的青岛华资华铁先进制造产业基金和总规模40亿元的中车(青岛)转型升级基金重点投向轨道交通产业相关的新材料、关键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推动产业资源融合创新发展。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广“拿地即发证”“建成即使用”审批模式并形成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创新智能服务,建设集“地理信息通”“全视通”“办公通”“政务通”四位一体的智慧政务信息化平台初步架构。加快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深化“青轨服务·家”品牌,在法律援助、子女入学、求医直通车、银企合作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周全服务。

      按照计划,示范区将累计投资3000亿元,布局建设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中心为核心,以岙东路和中车大道为城市发展轴,包括新材料产业、智造维保、地铁产业等8个组团空间布局的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世界级高铁新城。力争到2035年前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00亿元规模。

      围绕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产城融合发展的空间结构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生态环境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