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 发布时间:2021-12-05 09:18 | 作者: | 来源:永州信息港 | 浏览次数:
  •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黑龙江省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意见》和省教育厅要求,牡丹江师范学院在深化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中,逐步构建了“五点筑实、四体深化、三维推进”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步走上教师教育和非师教育并重、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并举、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并进良性发展轨道。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专创融合体系

    据悉,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2015年12月,学校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修订了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出由双创课程、双创项目、双创竞赛、双创社区(实验班)、经营实体组成的“五点筑实”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专创知识融合、专创思维融合、专创能力融合的全过程融合。

    学校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与企业共同规划建设专创融合课程24门,形成了创新创业通识必修、通识选修、专业必修、实践实训等四大门类10个学分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

    另外,在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批逐年增加的基础上,学校单独投入150万元设立各二级学院专创融合特色项目20项,打造专创融合学院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2021年,学校化学化工学院的“光洁士:空心微珠为载体的纳米光催化剂——新一代高效环境净化产品”等三个项目在实验实习中解决了装修污染、节能减排等实际问题,最终入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全国总决赛并斩获铜奖。

    以组建平台为基础深化发展专创融合体系

    为进一步推动资源整合、政策落实、模式完善,形成多元推动、多元评价、多元监督的协同管理平台。牡丹江师范学院联合牡丹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8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8家社会化创业孵化基地和10家创业培训基地,组建了“牡丹江市创业孵化基地联盟”,形成了区域合作的“专创联盟”,为专创融合深入发展提供更有力的资源协同及监督保障。

    目前,学校已建成集创新实验、创新研发、基础孵化、实体运营、专创成果展示为一体的壹街区专创融合孵化创业园区,园区占地2300平米,累计812师生参与,孵化创新创业项目136项。累计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12 期,对学校专创学院(教学、科研、学团等)管理人员、专创指导教师,专创融合项目、竞赛、孵化参与师生进行强化培训,累计培训360学时1526人次;培训设置了低、中、高螺旋递进课程和实践内容,为专创融合深化发展提供上升衔接平台。

    以建立机制保障专创融合体系的发展

    在专创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牡丹江师范学院从学科专业融通、产学研互促、校地企协同三个维度,以专创融合升级发展为核心,发挥教师教育、经济管理、语言文化等学科办学底蕴优势,依托对俄外贸、乡村教育、抗联精神、旅游管理等研究优势,打通学科专业壁垒,先后成立自贸区学院、黑龙江省乡村教师教育发展学院、东北抗联学院三个专创学院,全面推进并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整体机制系统。

    另外,学校完善了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制度,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管理细则》,实施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高水平论文、创业项目、创新作品、竞赛获奖等专创融合实践活动成果纳入学分认定范围,为融通产学研各环节推进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据悉,2020年牡丹江师范学院获批“黑龙江省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校”和“共享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学校开设的专创融合课程覆盖全校学生。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由2015年37项升至2021年91项;学校孵化创业项目由3个升至136个;创新创业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26项、省级奖项84项;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报名项目由20个升至601个;学校2021届毕业生创业150人,取得了创业数量新突破。(吕晓芳  佟亚辉  路科)

  • 相关内容